金生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金生小說 > 大秦:稱帝 > 第21章 修築長城

第21章 修築長城

-

蘇文頜首表示讚同。

“此外,您推行的重視農業、抑製商業的方針,在我看來似乎存在一些不妥之處,您對此有何看法?”

當蘇文提出此觀點時,嬴政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憑藉勵精圖治、獎賞農戰,日益強大,

終至今日實現天下一統的壯舉。

此刻,蘇文指出這一方針存在問題,令嬴政感到困惑不解。

他原以為,國家之所以滋生諸多問題,

根源就在於糧食供應不足。

但蘇文所研發的新型作物,竟能實現每畝產糧上千斤,

乃至有的品種能達到上萬斤的驚人產量,

這些創新無疑從根本上解決了秦國百姓的溫飽問題。

這樣一來,即便國家征收較高賦稅,隻要百姓基本的口糧無憂,

他們的情緒應會趨於平穩,不再掀起波瀾。

然而,嬴政一時之間難以理解蘇文所指何意。

“嬴政不明,懇請先生詳述。”麵對態度恭謹的嬴政,蘇文接著闡述:

“我明白您的考量,這些新作物的確解決了百姓的糧食難題。

但請您設想一下,這種畝產千斤甚至萬斤的糧食,是否真能消耗殆儘?難道多餘的糧食都白白浪費嗎?

再者,當人們解決了最基本的糧食需求後,自然會追求更優質的生活享受,

比如美酒佳釀、飲品,或者渴望建造更大的房屋,或將子女送去求學,而這一切都需要金錢支撐。

這時,商人的角色便凸顯出來,他們推動商品流通,啟用市場活力,

並且,商賈們穿梭各地,將各地特色商品傳播四方,無形中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融。

要真正讓六國遺民及百越各族與秦融為一體,並非僅憑武力高壓,

文化融合纔是關鍵。這一點,您應當深有體會。”

秦國統一後,嬴政即刻頒佈了一係列法令,包括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本質上是為了達成文化上的統一。然而,僅靠法律強製無法徹底掌控人心,

畢竟,人心最為複雜莫測。

嬴政思考片刻後反問道:“可是先生,倘若大力提倡商業,大片農田無人耕種,豈不是會被荒棄?”

“另外,您提及的文化融合,我也已竭力去實施。”

蘇文飲了口茶,微笑答道:“荒棄?怎會荒棄呢?農業與商業各有優勢,農民可通過售賣農作物給商人換取錢幣,從而獲得所需物品。

而商人通過銷售農產品賺取大量財富,進而購買其他商品,這樣市場便活躍起來了。

而且我可以明確告訴您,其實百姓並不喜歡戰爭,隻要有飯吃、有衣穿,日子過得安逸快樂,又有誰願意起義叛亂呢?

您認為我的話有道理嗎?”

嬴政聞之內心震動,他身為智者,深知蘇文所述並無絲毫差錯。

隨後他向蘇文深深一拜,言道:“先生智慧超群,嬴政受教良多。其實有一事困擾我已久,不知該不該向先生請教。”

蘇文微微一愣,隨即回道:“儘管問吧。”

嬴政抬起頭,聲音沉重地說:“先生也知道,當前我國麵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麵,我該如何化解這些問題呢?”

蘇文聽完迴應:“內憂主要來自六國遺民,外患則是匈奴與百越,我說得對吧?”

嬴政點頭稱是,蘇文注視著他,繼續剖析:

“這個問題其實解決起來並不困難。對於六國遺民,順從者接納,頑抗者則懲處。

須知,六國覆滅後,除去那些被押往長城服役的囚犯,真正逃脫的人並不多。

因此,他們在本質上並不能對秦國構成實質性的傷害,

他們所采取的手段不過是煽動百姓起義反抗而已。

但若您上述政策落實到位,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誰還會輕易隨他們起舞?故而,他們終究隻能扮演跳梁小醜的角色。

對於願歸順大秦、成為秦國子民的人,可予以接納;至於那些頑固不化、誓不投降者,直接處決即可。”

世人皆謂秦始皇乃殘暴君主,

但事實上,即便在吞併六國之後,他也鮮有濫殺之舉,

除了逃脫在外的,大部分不過是關押在鹹陽大牢或被送往長城服役的囚犯。

正是由於修建長城、阿房宮耗費大量人力,加之焚書坑儒事件,使其揹負上了暴君之名。

然而,相比於項羽以複興國家之名屠戮無數城池,劉邦建立漢朝時殺害多少功臣,

相較之下,嬴政實在算得上仁慈許多。

儘管他近年來確有昏聵之處,但這並不能抹煞他以往的功績。

這也是為何蘇文並未選擇殺他,而是選擇與他攜手合作的原因——

不論外界如何評價,秦始皇始終是秦始皇,

他的所作所為,無論如何也無法一筆勾銷。

當嬴政聽到蘇文的分析時,不禁愕然:“分而治之?”

蘇文肯定地點點頭,進一步闡述:

“......”

“您既然能合併六國領土,為何不能同化其百姓,讓他們成為大秦的子民呢?”

“將六國百姓轉化為大秦百姓,豈非更佳選擇?”

“可是先生,如果將他們釋放,一旦他們......”

嬴政麵露難色,囚犯的存在消耗了大量的糧食儲備,

若是處決,則會招致暴君惡名;

但若釋放,數十萬人流散各地,無疑會對大秦統治構成潛在威脅,

要知道,秦朝軍隊總數也不過百萬上下。

蘇文迅速迴應:“對於那些有家室親眷的囚犯,可以考慮釋放,

秦國律法嚴苛,若他們心存異誌,鑒於連坐製度,他們通常不敢牽連家人。

其餘之人也可遣返各地,賜予田地並與老秦人通婚,

不必太久,三代之後,普天之下皆為秦國子民,哪還有什麼六國遺民之說?

‘可是先生,如果不修築長城,那匈奴......’

匈奴一直是嬴政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多年來勞民傷財,目的就是為了防禦匈奴。

匈奴人尚武善戰,尤其擅長騎射作戰,即便秦軍人數占優,也隻能與其抗衡,

而嶺南地區的百越還需分兵鎮守,鹹陽本土兵力已然捉襟見肘。

“匈奴?您即將西征,還擔心一個匈奴?無需畏懼,直接出兵討伐便是。”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