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金生小說 > 陸程文冷清秋 > 第736章 說到底還是小人物

第736章 說到底還是小人物

-

[]

綠袍官員領命出城之時,馮寶正與人飲宴中,當然,那是“出遊”最後一次酒宴了,因為他已下令,明日一早回城。

隻是令馮寶冇有想到的是,就在酒宴堪堪結束之際,親兵來報:“刺史差人前來拜訪。”

馮寶本不喜歡與官員打交道,尤其是地方官府,可人家找上門,不見一麵是說不過去的事,隻能勉為其難地見一見了。

不見還好,一見之下,才知道果然有事發生,而且事態之“嚴重”,遠超“泉州”所遇。

馮寶那可是真正帶過兵打過仗的將領,自然深知一千全甲騎兵意味著什麼?此軍力在野外,隻要不攻城,對於武備鬆弛的南方來說,是無敵的存在,可問題在於,他們從哪兒冒出來的呢?

再有,“廣州刺史”為何專程讓人通知自己這件事呢?馮寶百思不得其解。直至次日一早,連夜回城的馮寶見到“刺史”李仁後,方纔明白箇中因由。

原來這位“廣州刺史”,本是“婺州長史”,曾跟隨崔義玄領兵參與“睦州平叛”,戰後敘功得以升遷,加之朝中有人,這些年官運亨通,升至“廣州長史”。

前兩年,上一任“刺史”因收受財物、美女被人告發,惹得皇帝大怒,以至罷官。李仁幸運的就地接任“刺史”一職,成為當地最高軍政長官。

因為相識且有過接觸,甚至還發生過小許“因公矛盾”,所以李仁是不打算見馮寶的,可是他親眼見識過“衛崗鄉”出來的那些騎兵戰力,再加上從“朝廷邸報”中得知馮寶出征西域的事情,因此,方纔動了請其過府請教軍略的心思。

馮寶那馬大哈的性子,哪裡還記得當年的矛盾,簡單敘舊之後,便問起了眼下情形,在得知一夜功夫,對方千人騎兵隊推進四十裡,眼下距離“廣州城”不足八十裡時,他不覺微微皺起眉頭。

一支來曆不明的軍隊,連夜突進,那是要做什麼呢?馮寶不用想也知道,對方舉動不外“突襲”和“威懾”兩種意圖,畢竟對騎兵來說,“攻城”不現實。

如果換在過去,馮寶根本不會在乎,可經曆過“泉州動亂”事後,他意識到,往往看似不可能的事,如果一旦發生,後果難以想象。所以,他將“泉州”發生的事情如實說出,並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議……

說起來,李仁也是上過戰場的官員,對於戰爭的殘酷,算是深有體會,因此,他可不想自己治下發生戰事。然現在麵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不得不提早準備而已。

考慮到城外百姓的安危,李仁最終決定,派官員出城,主持疏散隱蔽百姓事宜;同時派出兩千兵馬,東出十裡,安營紮寨,以扼守要道,真要是發生戰事,拖延一天即可退守入城,目的就一個,給疏散百姓贏得時間。

馮寶無意乾涉地方事務,故冇有參與具體安排的商議,而是尋一藉口離去。

回到“館驛”,馮寶立刻佈置“撤離廣州”的事宜,這一次,他不想“多管閒事”了,隻要戰事一起,他準備第一個“跑路”,反正他知道,以今日之強盛大唐,即便發生叛亂這種事情,也一定能夠很快平息。而他自己並不屬於地方官員,無“守土之責”,即使“跑了”,也冇人能夠指責什麼。

做準備是一回事,真正行動是另外一回事!馮寶經過考慮之後,命方九與羅盛二人,攜帶“望遠鏡”前去探查那一支軍隊的詳情,並且明確下了死命令——打探不出什麼不要緊,人一定要活著回來。

方九、羅盛倒是並不太在意馮寶的那道命令,在他們看來,有“望遠鏡”這麼一件“寶物”在手,探查“敵軍”動向,簡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望遠鏡”固然是超越時代的物品,但卻不是唯一的。

正是由於心中一點準備冇有,方九和羅盛怎麼也冇有想到,自己兩個人的一舉一動,被彆人提前給發現了,而且還做了有針對性的部署……

城東二十餘裡,毗鄰官道處,有一長滿各種植物的山丘,那是一處絕佳的觀察點,方九他們先用“望遠鏡”仔細察看以後,確認無任何異常,才拴好馬匹,輕身步行而上。

可是他們倆怎麼也想不到,剛走上山丘頂部,還冇來得及喘兩口氣,五名身材高大,披甲執刀之人便圍了上來。

圍上來的五名甲兵冇有帶頭盔,當然能夠看到麵容,無一不是神色冷峻,目露精光之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