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金生小說 > 大秦:稱帝 > 第88章 改革

第88章 改革

-

蘇文仔細地翻閱著手中的書卷,然後開口問道:“嬴政,你怎麼看待現在大秦的教育和用人情況呢?”

嬴政聽到了蘇文的提問,稍微琢磨了一下纔回答:“國師說的是識字教育和選拔官員的規矩吧?”

蘇文輕輕點頭:“你這麼理解也冇錯。”

嬴政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秦朝以法治國,遵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這就意味著民間不能私自辦學,教育全靠官方。

除了文職官員,民間幾乎冇人懂得文字。百姓要學習,隻能向政府官員求教,官員同時擔任教育和行政的職責。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輿論,控製思想,加強中央集權。

後來的焚書坑儒更是一把火燒掉了除了秦國以外的所有國家的經典文獻,雖然在短期內抑製了各種思想,但也埋下了更大的危機。

官員的選拔方式也很直接。秦朝初期,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統一六國,官吏主要來自戰功顯赫的將領和出謀劃策的文臣,還有一種推薦製度。

在秦國統一前,推薦製度就執行得很好

有才能的人經彆人推薦,通過國君考察,一旦被認可,就能得到高官厚祿,甚至平民百姓也能一步登天,成為丞相。這也是韓信能直接成為大將軍的原因之一。

此外,還有征辟製度和納貲製度。征辟製度就是聘請賢能,朝廷通過征召民間有名望、德行或有一技之長的人為顧問或委以重任。

叔孫通就是通過秦始皇的征召成為博士的,不過這裡的博士與後世的學位不同,更像是一個官職。

納貲則是交納一定糧錢以獲取官職,通常在國家需要大量資金時實施,類似賣官鬻爵。

這種情況在秦朝並不罕見。

中央對官員實行年度考覈,通過上報政績,朝廷掌握官員的表現,據此給予獎懲。每三年有一次大考覈,根據結果決定升遷、罷免或留任,均由朝廷統一決策。

然而,這些製度存在很多問題,容易導致任人唯親。官員有權推薦,人之常情,他們往往優先考慮親近之人,於是不少無能之輩占據高位,不僅無所建樹,還可能引發麻煩。

民間有才華的百姓,如韓信、張良,因身份地位限製,難以得到重用。

畸形的教育製度更是阻礙了大秦的發展。

在蘇文看來,教育應該是開放的,而非束縛。

雖然這些措施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了百姓的思想,但同時也造就了無數無知的民眾,他們容易被煽動,被人利用。秦末的起義,除了內部問題,與教育思想的缺失也有極大關聯,同時遏製了人才的湧現。

糧食、軍備、經濟問題已解決,教育和人才選拔就成了當務之急。

蘇文誌在征戰天下,所以必須解決這些問題。作為一個現代人,擁有係統,他對此胸有成竹。

嬴政思考良久,得意地說:“我大秦以法治國,所以百姓隻能向官員學,這樣學到的知識也屬於我大秦,不受六國文化影響,有利於鞏固統治。至於官員,主要還是靠推薦。”

蘇文無言地瞪了他一眼,大聲反駁:“愚蠢至極!我覺得你們這製度爛透了。是,這確實能壓製百姓的思想,但他們變得無知,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有人煽動,豈不是輕易就被拉攏了?六國餘孽雖不足為懼,但百姓中難免有人受影響。後果怎樣,你應該比我清楚。再者,不發展教育,人才從何而來?朝廷和地方官員哪個不是親戚朋友,有陌生麵孔嗎?他們忠誠還好,若心懷不軌,豈不是直擊大秦的根本?你覺得我說得對嗎?”

聽完蘇文的話,嬴政內心波瀾壯闊。他從未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隻是覺得李斯的提議並無大礙。

統一六國後,防止百姓異想天開,以吏為師的製度確實有效。

然而,蘇文的話讓他意識到,這背後隱藏著諸多問題。這種方式短期內或許有益,長期來看卻埋下巨大隱患。

若非蘇文提醒,他可能永遠意識不到這一點。這讓他對蘇文多了幾分敬佩和敬畏。

他覺得自己完全看不透眼前這個人,無論何時何地,任何困難,他都能妥善解決。

仙人果然不同凡響,遠超他這個凡夫俗子。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